《全員執行力與工匠精神》學習心得
2018年7月14日,集團公司一行七人赴永州進行一期《全員執行力與工匠精神》的專題學習。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堂的游戲互動,使我對執行力及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執行力”我們常掛在嘴上的一個詞,誰辦事不力了,我們總拿他沒有執行力或是執行力不夠來說事。要提升執行力,首先我們在執行之前制定標準,并進行高效溝通。目標明確了,溝通也成功了一半。溝通不僅需要領導把目標說清楚,任務接受者聽明白,還要最終再“我說清楚了沒?我說了一遍,你再重復一遍。”來確定。溝通中要去“我以為”,徹底領悟目標,要及時提出自己對工作任務的解讀,并向上級反饋。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流程化。其次,執行中要檢查來防止偏差。任務執行過程中遇到檢查,有時難免會有情緒“又交給我做,又不放心,三不三來檢查”。做事不能情緒化,說話不能帶有負面情緒。一個人有負面情緒,指令得不到執行,可能影響一個小團隊,小團隊執行力低可能影響整個大團隊,最終導致目標無法達成。授權等于信任,但是授權不等于棄權,授權越大檢查越多。管理是嚴格的愛,檢查不力執行就不力。干工作不檢查總會有偏差,檢查的目的就是促進達成。面對檢查要明白“檢查是為了幫助我”,要先理解后化解。三是,執行后要改進達成目標。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制定解決方案,要將解決方案落實到位,找到長期的改進措施,并建立檔案,對問題的責任人進行正確的引導。
用流程管事,用制度約束人,用文化影響人,做一個優秀的團隊同時需要具備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我們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產生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企業領導與員工之間形成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內生動力。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同時又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須具備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不斷突破自我等優良品質。長久以來,正是由于缺乏這種堅持、追求和積累的精神,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進而影響組織發展。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空談,為了個人與企業的長足發展,我們很有必要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
通過《全員執行與工匠精神》專題講座的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工作過程中的不足,明白了改進的方法,感謝公司與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學習的機會。
《《全員執行力與工匠精神》學習心得》出自:百味書屋
鏈接地址:http://www.alexanderday.net/news/182666.html
轉載請保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