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談雷鋒精神的永恒
1
外篇一:《種子的信仰》和奇跡
“如果地球是從一顆種子發芽長大而來的,那么這顆種子有多大?”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美國的亨利·戴維·梭羅。他的回答是:那是一顆“直徑不到兩英里半(約四千米)的圓球,放到康科德鎮上,也不過占去其十分之一。”
《種子的信仰》是美國的亨利·戴維·梭羅畢生研究自然和自然律于人類意義的登峰造極之作。這本書成為自然和自然史熱愛者的必讀書,也是對梭羅生平和作品感興趣者的案頭珍藏。十余年里,他寫下了長達九千頁的筆記。詩人變成博物學家,隱士成為園丁。這些筆記也像一顆種子——沉睡許久,在梭羅逝世一百三十年后才得以出版,書名即是《種子的信仰》。
梭羅在書中寫道: “我不相信/沒有種子/植物也能發芽/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等待著奇跡。”
眼睛總是被花瓣吸引,鼻息往往被花香所迷惑。人總想成為參天大樹,卻少有人想做一顆種子——安安靜靜、無聲無息。種子孕育生機,包含可能。種子雖然渴望陽光和泥土,但它知道,扎根有時,發芽有時,綻放亦有時。種子懂得蟄伏,或深埋在皚皚白雪里,或卡在巖石縫隙間,甚至被鳥獸吞入腹中……種子具備美德,它樸實無華、淡泊坦然、深藏若虛、渾然守一。種子并不隨遇而安,因為它有著自己的信仰,深曉自己的使命。于是才知道等待與隱忍,即便不生根、不萌芽,也不同流合污、自暴自棄。
而在我的心中雷鋒就是這樣一顆種子,他也在每個人心里播下了一顆種子。
1963年3月,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之后,學習雷鋒好榜樣,千萬個雷鋒在成長,我國涌現出一大批雷鋒式的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八十年代新雷鋒”朱伯儒,“活雷鋒”趙春娥,“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的徐虎,被譽為“當代雷鋒”的郭明義、莊仕華和孫茂芳;雷鋒班、雷鋒連、雷鋒團等雷鋒式團隊;社區雷鋒、教育雷鋒、國稅雷鋒、金融雷鋒、警營雷鋒等雷鋒式團體;撫順作為“雷鋒城”已經了舉辦了12屆“百姓雷鋒”頒獎典禮,北京“雷鋒之家”還于2017年舉辦了全國第一場雷鋒春晚……雷鋒就是一顆種子,成就了雷鋒精神永恒的奇跡和信仰!
梭羅說“我相信種子里有強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樣是一顆種子,我已在期待你奇跡的發生。”
雷鋒于50年前的1958年寫于團山湖農場的一篇日記中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雷鋒,用他年僅22歲8千多天的生命書寫了人生永恒的篇章,他就是一顆種子,成就了全中國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的奇跡和信仰!
2
外篇二:“細碎的腳步”和
“精神的永恒”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安徒生用40年心血精心編織了168篇童話故事,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話》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還于1956年開始設立了國際安徒生獎。安徒生不只是一個童話作家,他也寫過詩、小說、劇本和游記,其中也有不少的名篇。但安徒生在童話方面的作品,對世界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所起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離開了人世。在逝世前不久,他的身體已經非常不好。有一位音樂家對他說:“我要給您專門譜寫一首葬禮進行曲”。安徒生說:“我寫了一輩子童話,給我送葬的人,多數會是小孩子。所以你寫的這首進行曲,節拍最好能夠配合小孩子那種細碎的腳步”。看到這個細節,我震撼到無語。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一定是因為他精神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這件事,甚至包括考慮葬禮的細節。一個人一輩子如果真的做成了一件事,也一定體現為在他的葬禮上,人們不能忘記這件事。安徒生堪稱是一個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一生做成了一件事,并使人們不能忘記這件事,那葬禮進行曲中“細碎的腳步”將成為安徒生童話的“經典”!
而雷鋒日記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至理名言,不正是他22歲短暫人生的“細碎的腳步”成為“精神的永恒”的經典寫照嗎!
在遼寧撫順市望花區雷鋒路東段61號,有一處中國人的精神高地——雷鋒紀念館。1963年11月,撫順市委在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望花區修建了雷鋒紀念館,并將雷鋒遺體遷葬于此。紀念館內藏有雷鋒遺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雷鋒平凡偉大的一生。雷鋒16歲時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要當新式農民、做個好工人、做個好戰士、一定要做個英雄…”竟與他此后6年的人生道路完全一致。
2018年9月28日上午,正在遼寧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并參觀雷鋒紀念館。從笑談小木屐的“發明”、感慨當年的“少先隊隊章”、到一顆螺絲釘蘊含的道理、雷鋒日記里的哲理等,習近平指出“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不斷闖關奪隘,也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勤務員”是一脈相承的。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總書記特別提到了雷鋒是在多年的實踐當中總結出的螺絲釘精神,特別形象,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要認認真真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短暫的22歲年華留下了160多篇日記,做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不僅在日記中寫到“我覺得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他也做到了毛澤東主席給他的評價: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有人說他是“傻子”,他在日記里寫道:如果說是“傻子,”那我是心甘情愿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一個平凡的戰士、鑄就了偉大的人生,雷鋒精神感召的是中國人民心中的道德豐碑的聳立。
雷鋒可能從沒有設計過自己的葬禮細節,22年的生命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壯舉,但他卻把 “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的為人民服務做到了生命的終結,終其一生做成了一件事。他短暫的“一輩子”卻活成了“雷鋒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作為一個平凡人成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題詞、倡導學習的典范。雷鋒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完美結合,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說“有人說雷鋒傻,那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崇高。”“大道至簡,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業當中。”我仿佛聽到了雷鋒生命中最好的“葬禮進行曲”中“細碎的腳步”,鑄就成了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豐碑。
《二談雷鋒精神的永恒》出自:百味書屋
鏈接地址:http://www.alexanderday.net/news/182651.html
轉載請保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