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共產黨人”心得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楊清亮同志上黨課,并非新鮮事。只是,“做幸福的共產黨人”這個課題令人耳目一新,充滿了期待。待我全程聽完報告,勤政廉政,講規矩守紀律,這樣一個鄭重嚴肅的話題,楊書記娓娓道來,溫情滿滿,竟如此貼近一名普通黨員的工作、生活和心聲。
幸福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是一個人的永恒追求,也是一個人的前進動力。對照楊清亮書記“幸福共產黨人”的標準,我是真切地嗅到了幸福的芬芳。
因為自知,我是幸福的。一是認清自己。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向哪里去。當我在失意、彷徨的時候,想想自己的過去,心氣便瞬間平復如初。自知,便不會“自是”,自高自大、我行我素的行為就不會發生,就不會去做“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憤青”。二是懂得知足。知足者常樂。跳農門,讀師范,當老師,做校長,進機關,還能在研究室、政研室這樣的部門學習鍛煉,這一切,早已遠遠超出了父母對我的期望,也遠遠超出我自己的人生規劃,叫我如何不知足、不幸福?
因為文字,我是幸福的。參加工作24年,究竟寫了多少萬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近14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在敲擊著鍵盤,最多的時候,一天竟能復制和生產1萬余字;近5年來,一天也不曾間斷,哪怕只是一兩千字。教書的時候,全國知名語文報刊能為我開設“專欄”,頻頻向我約稿;不教書的時候,能成為《荊州新聞網》特約評論員,我的時評能經常見諸于央省媒體并成為“頭條”。寫作不成“家”,這是最悲哀的事?我不是作家,但從不厭倦文字。有人經常會問,你發了這么多文章,賺了多少稿費?我也是羞于出口。我不過就是在文字中打發時間、砥礪思想,后與一群尊重它懂得它的人分享一點幸福的正能量而已。而今,文字成了工作之余、寂寞之里的愛好和寄托。我堅持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樂鄉樹人”聚攏了一群教育人,共同講好教育好故事,傳遞社會正能量。只有一年,就被荊州市委宣傳部評為“第五屆十佳個人雙微”。哪怕每天要花上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修改、編輯老師們的文章,但從不間斷,樂此不疲。
因為感恩,我是幸福的。感恩是知足的孿生姊妹。從鄉村走向鄉鎮再到進城,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骨干到教育管理者,從懵懂無知到成熟沉穩,我很慶幸的是,每在我人生的關鍵幾步,總會遇到一些“貴人”。每每想起他們,心中總是充滿了溫暖;每每想起他們,心中就會生出前行的動力。
因為工作,我是幸福的。始終保持事業心,趁著年輕多做事。主動做,盡心做,從實做,創新做。不抱怨,不懈怠,不推諉。寫材料,就以自己的積累和思考將材料打磨到極致,哪怕它有時候不一定合乎領導的心思和風格。我初進機關時,李祖勝副局長“不把材料當作業,視材料為事業”的告誡還銘記于心,猶言在耳。抓工作,就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將平常的事情提升一個新的高度。定標準,抓載體,重結合,兩促進,黨建工作也能做得實實在在,又風生水起。
因為心安,我是幸福的。背靠一個強大的祖國,心許一個堅強的政黨,身處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一個生態宜居的環境,坐擁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這是我們共同的幸福。社會穩定、親人健康、家庭和睦,就是心安。心安,還是以平常心待事,以包容心待人,以自律心待己。心不越軌,才能行不出格。本分做人,出色做事。甘當“一塊磚”,不做“戲精”,少有“想不通”,去掉“不服氣”,善待名利,不爭逐,不取巧。
幸福感,不過是一種心態。向上向善,不失本真,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不遠的前方。正如,一流清泉,必有源頭活水;一棵大樹,必有根下沃土。
一名普通黨員的幸福,閃耀在他的崗位上,在他的責任田里,在他為之熱愛和奉獻的人群里。
《“做幸福的共產黨人”心得》出自:百味書屋
鏈接地址:http://www.alexanderday.net/news/182636.html
轉載請保留,謝謝!